本報記者 王端鵬
  於一座城市而言,文明的進化提升往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近年來,濟南這座千年曆史文化古城,歷經多個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重要節點的彎道加速,文明程度和現代化水平攀上一個又一個高點。
  人們不會忘記,全運會的巔峰時刻昭示著東部新區的飛躍發展,“生活向東、發展向東”成為名噪一時的口號;
  人們不會忘記,小清河的綜合整治成就了濱河新區的美麗新生,“兩岸垂柳綠蔭台、風起荷花四面香”的靚麗美景終回故地;
  人們不會忘記,京滬高鐵和十藝節的接踵而來開拓了西部新城乃至濟南未來發展空間,“兩翼齊飛”讓濟南在新的發展周期掠風飛翔。
  如今,站在新的歷史高點上,我們把目光和視角轉至1056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區。這裡,又一次城市文明進化提升的加速點來臨———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意味著什麼?市委書記王敏指出,創衛工作關係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有助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於城市面貌的改善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推動美麗泉城建設的重要動力和契機。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魯豫強調,濟南作為省會城市,在全省是首善之區,各項工作都要爭取走在全省前列,城市發展要又好又快,城市環境也應當維護好。做好創衛工作,也是對我市其他創城工作的支持與支撐,“建設美麗泉城”必須邁過這道坎。
  創衛,對城市而言,是一場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革命;對群眾來說,則是一場轉變生活方式、促進身心健康、改善環境品質的全面革新。
  城市創衛,歸根到底是人在創衛。在這場向城市環境衛生“硬骨頭”和“老難題”宣戰的大型戰役中,濟南城管大軍緊緊圍繞“創民生、創基層、創細節”的目標,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迅速行動、高效協作,在千餘平方公里的建成區上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城市文明畫捲。
  始終堅守一線的市城管局局長田德昌坦言,創衛有四個“空前”:“各級領導幹部的重視程度可謂‘空前’,動員發動的力度可謂‘空前’,創衛投入的力度可謂‘空前’,各級各部門各方面的密切協作程度可謂‘空前’。”
  700萬泉城人民正在打一場“空前”的決勝戰。
  人,總要有些精神追求。2014年,是濟南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黃金之年”和“機遇之年”。這個春夏之交,濟南城管在“戰時狀態”下不斷改寫城市管理的新高度。
  既然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就沒有理由不牢牢把握。“創衛啟動以來,濟南城管系統廣大幹部職工進入‘戰時狀態’,大家全天備勤、全天在崗。”田德昌這樣形容濟南城管的創衛工作狀態。目前,市城管局7項牽頭、8項配合的創衛指標任務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已完成工作總量的90%以上,特別是城區主次道路機械化清掃率、生活垃圾密閉化運輸率、生活垃圾及糞便無害化處理率等重要的指標均達到或高於創衛指標。
  面對700萬泉城百姓更好工作生活環境的期待,面對20多年未圓的泉城創衛夢,這座城市沒有退路,唯有破釜沉舟、攻堅克難。
  正是在這種強烈精神追求的指引下,全市城管系統全員發動,一切圍繞創衛、一切服務創衛、一切服從創衛,爭當主力軍,對照標準找短板、抓住問題改不足,以必勝的信心和決心,實戰苦幹、全力以赴。
  創衛,是高度精細化的城市文明進程。
  根據創衛要求,濟南城管開展了“道路大清洗、保潔大延伸、衛生大檢查”活動,做到道路保潔全時、全域、無縫隙。他們將道路清掃、垃圾收運與處理、環衛設施日常管理、城鄉接合部治理等12項創衛標準進行了細化和公示,使執行者有標準、檢查者有內容、監督者有依據。全市配置灑水車、機掃車等各類作業車輛1426輛、電動撿拾車1000餘輛,使全市558萬平方米主次道路、支路街巷做到了“沖、洗、刷、吸”聯合機械作業,機械化作業程度由2012年的73%提升至目前的85%。主次幹道灑水率由2012年的95%提升到目前的98%。
  保潔不能“有保留”,只有在範圍上抓延伸才能確保不留死角。濟南城管對公交候車亭、花壇綠地、隔離護欄、廣告牌、路名牌、導示牌等實行延伸保潔,使道路保潔由平面到立面、由責任區到全方位服務延伸。目前,涉及市政、園林、交通、交警、民政、宣傳等10餘個部門的2萬餘處城市部件實現環衛保潔全覆蓋。濟南城管還成立15支應急保障隊伍,針對重要路段、重要節日及特殊天氣,及時增加機掃頻次、增派保潔力量、延長保潔時間。一項看似簡單的保潔工作,卻被城管職工抓出了深度和內涵。
  在艱難險阻面前,做一個勇者方能成就更高的高度。勇於擔當、敢於突破,正是濟南城管大軍在創衛徵程中的真實寫照。
  不敢啃“硬骨頭”永遠打不了勝仗。創衛攻堅戰的陣地上,不規則散佈著大大小小的“硬骨頭”,有的甚至已經存在了十幾年。創衛,就是要啃下“硬骨頭”,拔除攔路障。
  創衛的“硬骨頭”在哪兒?在小街小巷,在犄角旮旯,在城鄉接合部,在管理不到位的老城區。這些也是暗訪中容易丟分的地方。
  不管何時何地的“硬骨頭”都要堅決啃下來。
  垃圾不留死角。濟南城管堅持“市、區、街、居”四級聯動,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強化市區督查,引導全民參與,通過開展“定點督導、有獎舉報、軍民互動、志願行動、媒體曝光”等一系列行動,拉網式排查全市垃圾死角,採取“專項清單,銷號清零”制度,做到發現一處、整治一處、銷號一處。自創衛開展以來,全市垃圾收運量明顯增加,平均每天垃圾處理量為3715噸,與同期日平均處理量3000噸相比,增加23%,今年以來累計處理586068.28萬噸。目前,全市共排查垃圾死角1777處,以黃台山為代表的110餘處歷史垃圾死角得到徹底清理。
  在環境綜合整治難點上,濟南城管創新思路、積極行動,廣大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在開放式小區整治上,按照“拆、整、建、刷、管”思路,因地制宜對全市682個開放式小區實施全面整治提升。在重點部位整治上,突出垃圾死角清理、廣告牌匾規範、建築立面出新、環境衛生保潔、文化牆建設與維護等重點,對14個城市出入口及69個重點部位進行集中整治,目前已完成整治進度的90%。
  市容秩序整治是創衛工作的難點和重點,涉及部門多,歷史欠賬大。在市創衛辦統一領導下,市城管局主動會同相關部門反覆調研、充分論證,採取“疏堵結合、建管並舉、服務引導、規範管理”的整治原則,實行路長制,制定分類整治標準,劃定便民服務區,組建綜合治理隊伍,推行誠信體系管理,全市整體市容秩序正有效改善。
  建築渣土整治、戶外廣告牌匾、露天燒烤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更是不得不啃的“硬骨頭”。全市1800餘處渣土處置工地全面落實“四不開工、四不出門”規範管理制度,並依托數字化城管平臺和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加強對運輸單位及車輛的日常記分考核。按照“減量、規範、提升”的原則,市城管局會同相關部門對全市戶外廣告、公交車候車亭、工地圍擋、路名牌等設施進行“大排查、大督導、大整改”,拆除和規範各類廣告牌匾、條幅、燈箱、道旗1.4萬餘處,設置了1.7萬餘處公益宣傳戶外廣告,營造濃厚創衛氛圍。
  露天燒烤是城市管理一大難題,成功創衛必須跨過這道坎。5月底,濟南召開整治露天燒烤專題工作會議,出台露天燒烤餐飲經營管理指導意見,對我市現有露天燒烤進行規範整治,市區街三級聯動全力攻堅,大批燒烤點自行整改,一些不達標燒烤點被依法取締。6月15日,市城管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環保局、市食藥監局、市衛生局、市商務局等八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整治露天燒烤的通告》,推出五項“禁令”,全面開啟露天燒烤“禁烤”模式,努力打造具有濟南特色的燒烤餐飲。
  思想上重視起來了,行動上果斷起來了,措施上有力起來了,就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
  創衛,“不是為了好看,更不是單單為了一個稱號和一塊牌子”,最終是為了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促進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
  “眼看著環境在變好,每次往返都有變化。”對經常往返於濟南、北京兩地的齊女士來說,火車東站每次都會給她驚喜,再也不是3年前髒亂差的舊樣子;而70歲的顧長遠老人則時不時地帶著孫子到廣場周邊放放風箏,累了就坐在草地上歇一歇。
  火車東站的變化成為濟南窗口部位整治的一個樣板。而在市中區勝利大街則呈現出另一番景象。勝利大街市場形成至今已有20餘年曆史,全長520米,現共有經營業戶124家,其中流動攤販82家。桿石橋街道將勝利大街馬路市場作為整治工作的突破口,依照疏堵結合、快速推進、長效管理的原則全力實施整治工作,通過4項舉措在短時間內解決占道經營、違章建設、環境髒亂等頑疾。如今,嶄新的柏油馬路和人行道護欄已經鋪設或安裝完畢,這條昔日擁擠、破舊、混亂的小街迎來了新生。
  如果你留心自己周圍的居住環境會發現,類似火車東站、勝利大街的變化還真不少。這些都是創衛帶給群眾居住、生活環境的顯著變化。
  創衛帶來的變化每天都是嶄新的。公廁的建設管理是一座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標誌。創衛中,濟南對全市1631座公廁實施提升行動,達到二類以上標準的977座。此外,還將對城鄉接合部、城中村的583座旱公廁進行集中改造。而正在開展的“星級公廁”創建活動,將徹底改變人們對廁所髒亂差的印象。
  垃圾落不落地同樣是衡量城市文明水平高低的風向標。在垃圾收運上,市城管局按照“收集不落地、存放不暴露、運輸不撒漏、全程密閉化”原則,倒排工期,確保6月底前全部撤銷主城區內主次道路兩側的200多個垃圾大箱、城鄉接合部城中村中現有的800多個垃圾池,實現“桶、車”全密閉、無縫對接。
  創衛路上,加速推進的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讓濟南人驕傲。全市新組建、完善農村環衛所96處,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站63處,配置垃圾收運車769輛、垃圾收集桶7萬多個,配備保潔員1.4萬名,67個鄉鎮(街辦)通過達標驗收,初步形成“村收集、鎮收運、縣處理”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變化賞心悅目,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正內化為廣大市民的良好文明習慣。
  時間在推移,創衛效應還在最大化發酵。城市管理不再是城管的單打獨鬥,“城市共管、成果共享”正成為700萬市民的深刻共識,這才是創衛帶來的質的變化。
  創衛最根本的目的是在最廣範圍內喚醒和達成“城市共管”的共識。2014年進行的這場創衛決勝戰,正在向這個方向邁出大步。
  群眾認可,是創衛工作根基所在;而群眾參與,則是創衛工作動力之源。前不久,天橋區社區城管志願大隊北坦中隊正式成立,200多名志願者參與到創衛行動。社區志願者猶如燎原之火,將創衛熱情迅速點燃。截至目前,志願者已達2000餘人,他們每天活躍在天橋大街小巷,開展志願服務,配合創衛整治,成為全區環境整治“最佳第六人”。目前,全市百姓城管志願者人數也已經達到10萬餘人。
  創衛留下的城市文明創建財富還遠不止這些。
  城市管理問題更加有效的管理機制正在全市建立起來。綜合巡查機制讓城市管理難題不再累積。為實現城市管理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解決的目標,自3月25日以來,濟南城管在全市推行城市管理綜合大巡查機制,市、區、街三級數字城管巡查員,對照創衛的內容和標準,對涉及17個部門的217項城市管理事項進行全區域、網格化巡查,對發現的問題以城管委辦公室的名義進行分類交辦、跟蹤督辦,努力打造濟南市“街頭上的12345”。
  城市管理難題的指導督導機制正深度發揮作用。市城管局領導、機關處室、局屬單位1200餘人,細化到359個網格中,全天巡查在基層、盯守在一線,摸清底數、列出清單、跟蹤督導、銷號清零,對創衛任務指標特別是旱公廁改造、垃圾死角清理、環衛設施配置、市容市貌整治等9項重點內容,明確目標、明確責任、明確整改時限,現場調度、現場督導,確保逐項落實。
  卓有成效的社會動員機制將強化社會共識。市城管局堅持創衛為了群眾,創衛依靠群眾,註重發動沿街、商鋪、院校、機關幹部、部隊官兵等社會力量參與城市管理,走上街頭,義務勞動,新組建了25個社區城管工作站,63支城管志願隊伍,新建12條市民共建路,扎實推進門前“五包”,在全市組織開展了“環境髒亂差有獎舉報、記者體驗一線城管執法、關愛慰問環衛工”等一系列公益活動,形成了全民共建、共管、共創的強大合力。
  創衛是一場攻堅戰,勝利讓城市文明加速進化提升;
  創衛是一臺加速器,速度讓城市管理者的素質和水平顯著提升;
  創衛是一支凝合劑,協作讓“城市共管”上升為濟南人的共識。  (原標題:為民而戰為城而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c60qcyew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